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我的中神延伸課程 11 : 反思御風號 (SWOT analysis)


我打算用強弱機危分析法(SWOT analysis)對自己教會的大專團契作出一些分析。我所在的教會在約三年前成立了一個稱為御風號的大專團契,由剛畢業的中六學生以及正在各大專院校就讀的弟兄姊妹所組成,現時有約四十多個成員。

御風號簡介及成立緣由
在分析此團契之前,我想簡單回顧一下以往的團契及小組。在八,九十年代,我所在的教會主要以團契為主,由團契職員籌劃各星期的週會,如查經、祈禱會等,成員在一個人數頗大的群體當中渡過其教會生活。團契的好處為人數眾多。此特點對年輕人特別重要,因為大家比較喜歡較為熱鬧的群體。另外,團契通常是由一些職員依據年度目標安排週會內容供大伙參與,相對而言較易推行,對教牧同工的負擔亦相對較少。可是,團契亦存在其問題。由於人數較多,在週會安排上難以迎合少數人的喜好,只能盡量安排適合一大群人參與的活動。另外,團契的人氣容易吸引別人回來,但同樣地也令教牧和團契職員難以牧養眾多的團員。因此,團契的人員高流動性及高流失率亦成為此模式的一大問題。

在二千年後,教會決定作出改變,改為採用小組模式牧養年輕的弟兄姊妹。教會的大專生按照年齡加入各個青年小組,並在小組組長帶領下作查經、講道分享、聯誼活動等等。青少年小組運作了近十年年後,我們發覺小組模式存在與團契截然不同的特點。小組的優點為成員的人數較少,組員之間易於分享個人的心事,大家有充分的空間表達自己以及獲得組員的支持,人員的流失率比較低。另一方面,成員年紀相近,故易於踐行大使命,邀請相同年紀的好友回教會和參與小組所舉行的活動。可是,小組模式亦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大家在關係進深後傾向令小組成為一個內聚的群體,難以歡迎新成員加入,亦不太願意認識其他小組的成員。此外,由於組員的構成一般是按年齡劃分,組員未必能在小組中找到有共同事奉方向或目標的同伴,一定程度上減弱弟兄姊妹參與各項事奉和傳福音的意願。

由於傳統的團契及小組都各有其優劣,教會決定建立一個新的群體,希望幫助教會內的大專生在在學期間找到人生的召命並建立牢固的信仰基礎,奉行大使命及大誡命。此大專團契試圖在傳統的團契模式以及小組模式中取一平衝以及取兩家所長。御風號的職員會由當中的大專生組成,並由導師給予必要的支援。與一般的團契相似,大部份週會設計上都是以一大群人參與為考量,定期舉行祈禱、查經等週會。與此同時,御風號亦將成員劃分到數個小組,由組長負責週會當中的分享時間,令成員之間能獲得朋輩的屬靈支持以及建立深入的友誼。

優劣之處
在簡單介紹了御風號大專團契後,我將會嘗試分析其理念和執行上的優劣之處。御風號融合了團契及小組的特色,其優點為招聚了一群對信仰有興趣的年輕人,在群體當中被牧養及被朋輩支持鼓勵,也能夠分享自己的心事。弟兄姊妹十分享受參與當中的活動和週會,也覺得群體中的成員很重視自己。而新朋友也表達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被大家接納,成為群體的一分子,也十分喜歡整個群體的氣氛。根據新舊成員的意見,可以斷言御風號成功遵行耶穌有關彼此相愛的教導,吸引年輕人成為神家裡的一員了並留在當中過肢體相交的生活。

第二個優點為成員的付出。當中不少人在御風號被造就之後,都願意作出回應,付上心力參與教會內外的事奉,如中學生團契導師、敬拜隊隊員、崇拜司事、學園傳道會的服侍隊伍等。由於願意站出來服侍的成員不少,他們普遍也能在群體中找到同路人。此外,這班站出來服侍的弟兄姊妹不僅在各樣的服侍中進一步經歷信仰的真實及變得更成熟,也把當中的見聞及知識帶回群體當中與弟兄姊妹分享。就是這樣,群體內的新舊成員也因而受到鼓勵,從而願意參與各種的事奉。這種願意參與事奉的氣氛無疑是極好的,當年資較長的成員都熱衷於以行動回應上帝時,無形中也成為了年資較淺的成員的榜樣,鼓勵他們成為既聽道又行道的基督徒。

在談論過優點之後,我想列出一些不足之處。在設計理念上,御風號嘗試在團契的模式當中加入小組的要素。可是,在執行上仍有一些尚待改善的地方。隨著人數逐漸增多,成員之間的熟悉程度也相對下降不小。當新的成員不斷加入這個群體時,部份舊有的成員無可避免地會懷念昔日人數相對較少關係也相對較親密的群體,不太接受群體的一連串的改變。而對新人來說,要在短時間內認識一班新的朋友和建立關係亦是殊為不易的事情。由此可推斷如何維繋成員彼此之間的關係將會是關鍵之處。

另外,御風號在週會設計上亦存在一定的限制。由於群體中的成員對信仰的認識不一,故大多數情況下職員會必須採取折衷的辨法,試圖平衡不同成員之間對信仰的追求以及對群體的期望等。可是,這個做法同樣導致兩面不討好,新的成員未必能領會週會當中的內容,而舊的成員則覺得內容是老調重彈,感到十分沉悶。另外,有一些成員會期望這個群體能像外界的朋友般有較多的談天時間,對週會的內容不以為然。以上的都是這個新生群體尚待解決的問題。

危機與及個人見解
在這部份,我想探討一下御風號將會面臨的危機以及提出一些我個人的意見。大專生群體固然容易招聚一群大專生,但是其基礎並不穩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大專生在離開中學後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不少人都會希望參與大專院校內的莊會,宿生會等,在當中結識朋友,享受舉辦活動的樂趣等。根據過往經驗,不少年輕基督徒在參與這些莊會/宿生會後都會因為會務忙碌而漸漸減少回到教會,而這個情況在那些信仰根基不穩的人當中特別嚴重。而經濟上的需要亦是成員減少回來的主因。不少弟兄姊妹都需要在讀書其間參與各式各樣的兼職賺取生活所需的金錢。工作以及讀書二者所帶來的體力和心力消耗無可避免地令弟兄姊妹需要作出取捨,決定投放時間於甚麼地方上。

第二,上文曾提及御風號有不少成員參與教會內外的事奉,表面上看這是一件很好的事。然而,眾人所作的個人決定有機會對群體帶來重大的影響。博弈論當中的囚徒困境正是當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考慮到大專生的活動繁多,可以想像到每個人能投放在事奉的時間有其限制。而當不少人把時間放在各個地方不同的事奉上,某程度上亦令大家服侍御風號以及關顧成員的時間和心力下降。在個人層面來說,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服侍是非常好的。然而,當不少人也作出相近的選擇時,群體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當人數在將來繼續增長時,後來加入者未必能承接大家當初投身事奉的熱心,也未必得到足夠的屬靈支持以及造就。這樣的話,新的成員將會很易流失。

為了應對上述的情況,我認為應該採取一些措施。第一是組織一些資深的成員負責栽培的工作。我建議花六至七星期的時間與新加入的成員分享御風號的成立目的、信仰簡介、個人生命分享等等。我認為使用額外的時間去進行栽培能達到數個目的。第一是建立歸屬感。在團契時間中成員之間未必能有深入的分享,我希望參與栽培者能在栽培的時間當中與新成員有較多的溝通,與其建立一定程度的關係,這將有助新加入的成員融入。其二是實行大使命當中「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的命令。若新成員在初期未能建立一套正確的信仰觀以及教會觀的話,他將會試圖把教會外的觀念及期望帶進信仰群體。這樣的話,群體的異象和所持守的價值便會逐漸褪色和消亡。相反,如在初段時間及早讓新成員了解作信徒的意義、義務等的話,一定程度上將幫助新成員塑造合理的期望,並將團體的信念承傳下去。

第二是加強御風號內小組的功用。現時的小組組長主要負責在週會內的分享時段帶領組員分享,在關心組員方面尚有不少改進的空間。我認為組長需要加強關顧組員的工作,在平日花時間聯絡組員以及了解組員的需要,也負責組織小組的聯誼工作。以上的做法能一定程度上處理御風號當中成員欠缺深入溝通的問題,也能使間中未能回來的成員獲得一定的支持及關心。為了執行以上的事情,我認為導師需要為組長給予更多的支援,如提供有關牧養和關顧的訓練以及持續地照顧他們情緒上的需要等,好讓同樣是大專生的組長有足夠的裝備及支持去照顧組員。

行文至此,我想作出一點總結 。一如昔日不同教會的團契,御風號秉承聖經的教訓,努力在群體當中踐行大使命以及大誡命。在過程中既有做得不錯之處,也有仍需改善之處。在反思的過程中,我發覺我們需要繼續研讀聖經當中有關互為彼此的教導,思索怎樣在現今的世代以切合時勢而又符合真理的方式活出上帝子民的身份,令眾人既得眾民的喜愛,也討神的喜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